2014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23人进行了一项题为“你身边的检查评比多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2.9%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的检查评比过多,其中21.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71.2%的受访者对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表示反感并认为劳民伤财,78.2%受访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清理各种检查评比。
济南为创建国家卫生城而要求小餐馆小店铺关门一事,引发了市民的不满和媒体的关注,也再度将检查评比的乱象曝之于众。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从“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绿化先进城市”到“园林城市”,雷同而类似的检查评比,不仅普通公众难以分清其间的差异,甚至参与创建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搞懂彼此的区别。在以形式对形式,以“遮羞墙”的面子工程给予评比应对之后,检查评比就难免会走偏变形,最终沦为一种形式主义,导致了奢侈和攀比现象的泛滥。
一方面,管理者热衷于检查评比的手段,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并导致检查评比项目越来越多,虽然屡次清理却始终无以改变状况;另一方面则是被检查评比者中存在大量的弄虚作假等现象,如此不仅背离了检查评比的本意,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由此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这是最大的成本浪费。
从调查来看,“7成受访者反感城市检查评比,8成人称存在形式主义”的一边倒,足以说明检查评比的管理方式,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若不能加以改革和调整,让其真正发挥相应的管理功能,必然会滑向公众预期的反面。
检查评比这一类的管理手段,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若过滥过多就势必走向反面。事实上也是如此,数量上的扩张导致了质量的低下,检查评比泛滥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数量上的膨胀,还在于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固化下所形成的路径依赖。若不能解决管理思路固化下的手段依赖,那么单纯的数量清理,就很难实现治本的目的,并有此消彼涨不断膨胀的风险。
[措施]
治理检查评比之乱,当避免陷入“为清理而清理”的形式窠臼,而应有源头之析并做到对症下药。
一者,清理和控制数量是基础性的第一步,摸清家底尤为重要。
二者,分析可行性和必要性尤为关键,要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去掉可有无的项目,尽可能控制评比项目的总数。
三者,要不断进行消化和递减,并通过治理方式的调整,扭转对检查评比项目的依赖。
四者,要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为检查评比的设立和实施制定“制度笼子”,可实行严格的经费预算,采取严格的审批把关,增加检查评比的公开透明程度。
五者,要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错位,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或实行社会专业化评价体系,剥离利益关联,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
六者,要调整管理取向,从站在反对四风现象的高度去看待和治理检查评比,既要立足于数量治标,又要立足于质量治本,由重面子转向重内在,从重官意转向于重民生,重大张旗鼓转向于重润物无声,实现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方式的有效改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生代理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页面 | 友情链接
Copyright©1999-2017 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0218183号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9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