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将心比心”“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最新消息是,浙江浙北药业恢复生产后的第一批295万片巯嘌呤开始陆续发往各地,这批药品可满足临床一年的用量。
中国青年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 总理的批示犹如一剂良药,疏解了患者焦虑,正如一名白血病患儿的妈妈所称,“看到报道,病友们都很开心,温暖在心”。从迅速启动供货,到恢复生产,保障该药物的正常供应,相关药企的表态无疑给患者吃了定心丸,让患者看见了希望。但既然是特事特办,就说明恢复生产、供应并非常态,也意味着类似事件可能重演。特事特办有其现实价值,关键时刻总能发挥效力,但是,探索长效机制尤显重要。只有推动个案正义升级为制度正义,才能让患者体会到持续而普遍的温情与善意。国家在遏制药价虚高的同时,对一些关系民生、价格低廉的药品必须有所保护,不让它们消失。药企不是做慈善的,如果确实不赚钱,逼着它们赔本赚吆喝,未必可取。物价普遍上涨,要求某些廉价药药价纹丝不动,不契合市场逻辑。强扭的瓜不甜,能不能允许药企适当提提价?不让廉价药停产,还有一种思路是,可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要么补贴给药企,要么补贴给患者。
小蒋随想:《人民日报》今天刊文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130多个短缺药品列入重点监测,今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短缺药品生产供应。努力从机制层面破解廉价救命药“荒”,显然是一种正本清源,如果它得以有效落实,将避免临时抱佛脚。从目前情况看,“初步建立”的认识是贴切的,这一机制的健全与执行仍需发力。就巯嘌呤这种药而言,先短缺、媒体曝、总理批示、迅速恢复生产,恐怕不属于机制性预防并解决的路径,这是对机制进一步完善的鞭策。据悉,我国将建立国家、省两级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根据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响范围等,及时启动国家或省级应对机制,健全完善短缺药品信息发布制度。这之中,监测哨点的布局是否合理,沟通与衔接是否顺畅,管理部门与药企的协商是否及时,都会影响制度的实施效率与社会效益。处于发展与改革进程中的我们,必须正视新机制存在的不足,并努力补齐短板。事关群众安康,关乎健康中国构建,切不能迟钝懈怠。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生代理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页面 | 友情链接
Copyright©1999-2017 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0218183号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9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