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在国考大潮即将来临之际,想必这是2015年应届毕业以及准备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考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前的这段艰辛而快乐的备考历程中,常听“过来人”说起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心得,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言:公务员考试只是考几道脑筋急转弯,用不着复习;有人云:在家做几套历年真题就可以了;亦有人说:这需要提前半年开始复习;甚至有人说:公务员考试是运气的较量,裸考也可以突破重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带着广大考生的疑惑和诉求,中公教育专家站在考生角度讲解一下究竟该如何更高效、有针对性地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从而把握住每一个时间节点,做到理性备考、主动备考、充分备考。
一、确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公务员真的适合你吗?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想清楚。先想清楚,再抉择,选择喜欢的,坚持所选择的,那就应该全力以赴,不管在今后的备考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力,都应该勇敢地去克服、去面对,定能破釜沉舟。未来的路是自己的,到底怎么走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最忌讳的是盲目“跟风走”,一会儿考一会儿不考,这样优柔寡断,将一事无成,你的未来,由你自己做主。
二、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便捷实用的渠道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
第一,购买一套好的公务员考试教材,首先通过粗略地看,以理解为主,达到了解公务员所考的内容和范畴的目的,掌握好题型和考点,进而深入地学习,进行专题专项复习;当知识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并保证了一定的质,最后,全面进入模拟冲刺备考阶段,提升自我。
第二,通过政府及公务员考试专业培训机构初步了解公务员的考试内容:通过相关政府网站、人力资源部官网、中公教育官网了解公务员考试知识、招生常识、历年真题、备考过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及报考。
第三,可以向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咨询。向专门机构咨询公务员考试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省时省力,得到的信息往往更加及时有效。
三、演练公务员考试真题
真题演练一般是选择最近三年的真题,太早的真题,难易度不太容易把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做真题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真正了解公务员考试,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感性认识公务员考试的各种 题型、命题风格、每年考察的侧重点及难易程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第二, 掌握一些题型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自身更多的解题技巧,提高做题速度。
第三,找出自己特别生疏的题型,以便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精读教材,合理培训
第一次看教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而这是第二遍读教材(即精读教材环节),必须是精读。
例如,针对行测,就是边看边做题,掌握重要题型,以及相关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练习速度;针对申论,主要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熟悉申论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
当然有些考生的自制力可能不强,长时间坚持自己看书不太现实,在条件(主要是金钱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去参加一个专业的公务员辅导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做题技巧。
五、关注招考公告和大纲解读
十月上旬左右,是国考出公告的时间,要随时关注招考公告和新大纲,及时了解报考相关的动态。
中公教育每年都会有名师第一时间解读新大纲,了解到所要报考的大概范围、方向和岗位,全面了解所报部门、岗位的信息,结合自身需求最后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来报考。
其中,一定要重点去了解新大纲与旧大纲的区别,从而了解当年的考试重点。但总体来说,公务员考试历年考查的知识点大同小异。
六、进行全面专项复习
由历年的真题可知,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申论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前期参加过培训的考生,此时应该进行全面专项复习,将培训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全面专项复习,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转变成为自己的方法与技巧,进而提高解题速度。
七、最后,查缺补漏与冲刺
可以在中公网站下载模拟试卷,在规定时间内做题、对答案,从而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同时也可以在中公模考系统进行实战模拟。
八、走向考场:放下包袱,调整心态
带着压力参加考试,肯定会受影响,甚至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放下所有的包袱,轻松上阵,就当是一次平时的模拟测试,效果也许会更好。
最后提醒广大考生的是,提前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提前预定好住宿酒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轻松地走向战场。
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相信大家在公考路上经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等待我们的就是自然而然的收获,这个艰难而快乐的过程,中公教育愿意做您前行的灯塔,您的成功,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生代理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页面 | 友情链接
Copyright©1999-2017 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0218183号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9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