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突围养老困局的“组合拳”需打在实处

2017-04-07 17:12:29   来源:荆楚网    点击: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突围养老困局的“组合拳”需打在实处。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的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的特点,对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须及早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个《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级2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这幅关系2亿多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关系10多亿年轻人口未来老年预期的画卷引人期待。(4月5日《科技日报》)

自从进入本世纪,中国就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而且,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呈现的是加快发展趋势,比世界老年人口增加的平均速度要快两倍多。更复杂的是,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养老问题突出,养老问题集在从养老观念到养老手段和措施的方方面面,措施也大都没有与老龄化现实相对接,而且措施滞后。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调节,目前看都不尽如人意,这给老龄化加剧的中国带来巨大压力。

“到2050年1.3人养1老人”,这是何等艰巨的形势!即便目前,老年抚养比也是2.8:1。截至去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作为老龄人口最多,且老龄化加剧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国情,切合实际,被各方都能接受的养老措施。

“四梁八柱”织密筑牢老年人保障网,目的是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格局。其中“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最为关键。而如何做到,最大的一个方面,即“居家为基础”,因为它涉及到老人健康、收入状况、子女愿望、家庭伦理,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产生的变数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家庭养老的质量、比例、效果。而就其他养老方式来看,占比仍显得很小。因此,如何扩大机构养老、医养,就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投入仅是一个方面,其他公益组织、社会力量的投入也显得很重要,但这需要规范运行。尤其是后者,一定要给这些社会力量提供一个更加畅通的渠道。

中国的养老比较特殊,层次很多且情况复杂,需靠多元化打“组合拳”解决,走这条路无疑正确。《规划》虽然厘清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边界,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但既然是政府主导,就必须在服务上更到位。养老的中国特色,也需要靠创新驱动,这就需要在监管的同时放权。而《规划》高度重视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强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培育老龄产业新业态。这就需要深化改革。

既然政府不能全部包揽养老,那么养老中的很多具体问题就需要靠市场解决,由此,就必须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行动,而不是遇到问题仅靠行政手段解决问题。例如,要想公平竞争,自由竞争,政策上就不能管得过死,否则,就会给竞争带来不顺畅,是政策落实造成“肠梗阻”。可见,想要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先转变职能,在落实各项措施时下放权力,以此来激活社会养老主体的潜在动能,这样才能使“组合拳”奏效。

无论是报道中提到的“四梁八柱”织密筑牢老年人保障网,12个硬性指标具体可行的“全线出击”,还是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抑或是全新设计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都需要一项项去落实,几乎每一项措施都是由政府主导。即便是靠市场竞争、的调节,其实也是政府在管理和规范。既然如此,那么服务就必须到位,不然,再好的设想和措施,都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多元化的养老机制这一“组合拳”需打在实处,否则,就不会见成效。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责任编辑:张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