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原最近在参加腾讯“星空演讲”冬季场节目时,讲述了自己因为被查出患上肺部肿瘤而逃离上海,选择去西双版纳“隐居”的经历。在讲述中,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马原在疾病袭来的震惊与迷惘、恐惧与逃离。一位以“先锋”著称的作家,一位习惯了都市生活的现代人,却在突然降临的疾病面前,“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从灯红酒绿的现代逃离到鸡犬相闻的前现代。
马原现今生活的南糯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高地。有美好明亮的阳光,有甘甜的直饮水,有不冷不热的气候,有湿润干净的空气,有鸡有猫还有孔雀,甚至他还筹划建立一个寄托知识分子灵魂与信仰的书院。如此这般的桃花源地,让人在初次听闻之后,便无法自拔地心生向往。在不约而同的“逃离北上广”的集体呼声中,马原拥有的桃花源生活方式,让无数人歆羡不已。于是,逃离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巨大的大城市的集体愿望,似乎已呼之欲出。
然而,作为20多岁的青年,真的具有资格逃离吗?笔者无意鄙夷这种逃离,而是想分析背后的讯息。马原作为一名60多岁的作家,在过往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巨大的财富。如果没有资金上的储备,谈何购地建房?没有作家身份的“光环”,如何能因一举一动牵动舆论的心弦?而所有这些,无不是通过此前几十年不屈不挠的奋斗得来的。
与之相比,年轻人还未经历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历程,还没有在城市的灯红酒绿的熏陶中波澜不惊,在用惯了城市的便捷交通、极速网络、美食购物、医疗教育之时,空谈逃离北上广,只是一种怯懦的退却、理想的背叛、信仰的缺失罢了。马原之所以逃离,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早已经经历过那些奋斗的历程,那些光怪陆离的城市风景已经无法诱惑他见多识广的心,那些已经通过奋斗实现的物质财物、地位影响,已经足以让这个步入生命后半段的老人做自己想做的快乐的事了。并且,这也是一位极可能遭遇人类几乎无法医治的绝症的老人做出的个性选择,并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指导性。而二三十岁的我们,拥有健康身体的年轻的朋友们,有这个“资格”吗?
当然,有人指出,逃离北上广并非就直接对应马原式的桃花源生活,也可以逃离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县城。那里,生活成本更低、竞争更小。对于这类“折中式”逃离,笔者并不认可。在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市的人才容量与配套设施将协同提升,大城市虹吸效应将愈发强劲,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或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留在大城市,压力固然有,但机遇、平台也是相伴相生的。青年人才有丰富的学识、创新的思维、充满活力的身体,如果不加以奋斗拼搏的激情、开拓进取的灵魂,那就是对青年天生优势的背弃。或许可以说,他们虽然身体还年轻,但心灵已经老去了。
实际上,笔者也有一个田园式的梦想。多年以后,当笔者垂垂老矣,或许也会选择回到山水环绕的田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尽余生。养两只傻狗,几只蠢猫,种一大片菜地,开辟一大块鱼塘,栽上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的果树……但是,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更加努力拼搏、更加奋发有为、矢志开拓进取。如果没有今天的辛勤耕耘与付出,明天的“桃花源”或许永远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桃花源”。
文/汪东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生代理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页面 | 友情链接
Copyright©1999-2017 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0218183号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9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